北醫附設醫院 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 李佩芬
最近大家見面,不是問吃飽了沒,而是問:「你打疫苗了沒?」這半年來因疫情的影響,很多民眾活動量、運動量大幅降低,在家時間拉長更增加進食機會。所以隨著疫情而來的第二波災難便是「肥胖」。隨著疫情降溫,回歸正常生活,大家也積極要「回歸正常體重」!而減重方法琳瑯滿目,社群媒體充斥似是非的資訊,廠商為了銷售產品編出話術,讓很多人不但沒有成功減重反而越減越不健康!如果您也因疫情感染了「變腫病毒」,在開始減重之前,請先停、看、聽,勾勾看您的減重知識是否及格,以避免越減越肥,得不償失。
◎常見四大減重迷思
1.蛋白質成癮症
◎餓了就吃茶葉蛋、超商雞胸肉,吃多了也不會胖
◎培根、牛五花是蛋白質食物,吃了不會胖
很多人現在仍採用「吃肉減肥法」,認為蛋白質食物會補充肌肉不會變胖,事實上過量蛋白質食物只要超過身體需要,仍換轉換成脂肪儲存起來。加上民眾常攝取的是過多動物性蛋白質,如牛肉、豬肉、蛋、乳製品、鮭魚,忽略這些食物同時含有高量脂肪,尤其是飽和脂肪,不但無法減重,還易導致心血管疾病。
2.澱粉恐懼症
◎正餐只吃肉和蔬菜,不吃飯、麵,這樣就會瘦
◎地瓜、餅乾都是澱粉,都沒營養價值
與蛋白質成癮症常一起出現,認為一切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是變胖兇手,結果導致沒有吃到健康的五穀飯、地瓜、蘋果,反而在身體極度渴望碳水化合物時,爆吃了餅乾、麵包、珍珠奶茶等真正該避免的精緻醣類食物。
3.眼中只有熱量
◎雖然睡前不該進食,但今天吃的不多,還有 200 大卡額度,吃一小杯泡麵剛剛好,不會胖
◎中午吃超商熱狗+茶葉蛋+麵包,不要超過熱量就不會胖
熱量很重要,但食物的種類及進食的時間會影響身體的荷爾蒙,進而影響代謝,只注意熱量容易本末倒置,挑錯食物、吃錯時間,而減重失敗。
4.一天只吃一餐
◎一天只吃一餐,忍受飢餓一整天,晚餐大吃一頓
◎只要少吃、體重有掉就是有成效
長時間空腹確實可以減重,但過度飢餓導致大吃,加上進食時間如果偏晚,對腸胃道反而是負擔,影響睡眠及代謝反而不易減重。過度少吃雖然減重快,但常減到肌肉,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,越減越慢,復胖更快,得不償失。正確規劃進食的時間、份量才是正確的減重原則。
現代環境充斥著過度消費、過度飲食的陷阱,讓高壓生活的我們常陷入而無法自拔,導致肥胖或是其他代謝的疾病。其實體重過重、體脂過高、腰圍超過標準,都算是患有「肥胖」疾病,治療疾病還是要找專業醫療協助,才是安全、回復健康的不二法門。